乐文小说网 > 大明:朱标胞弟,史上最强逆子小说 > 134.第134章 有什么事,等过完年再说

134.第134章 有什么事,等过完年再说


蓝玉和常茂坐在一块,看到正在和伙伴玩耍的朱楷,然后愤恨的把头扭到一边。

    如今,郑国公府门前冷落鞍马稀,大家都已经知道常茂和蓝玉不被朱元璋喜欢,也不被朱标待见,和朱楷的关系更不用说了,那是势同水火!

    如今的大名皇室,就这三人比较得势,现在蓝玉和常茂一次性得罪三个……这妥妥的扫把星啊,谁会愿意和他们靠近?

    所以,能避开他们,坚决不和他们靠近。

    蓝玉的心情无疑是难受的,他自恃甚高,除了姐夫常遇春,其他武将他基本上都没有看到眼里,但现在他虽然还能统帅兵马,但干的活都是负责训练新兵,而徐达、冯胜、李文忠,他们现在还继续在南征北战。

    徐达就不说了,冯胜灭了蒙元,李文忠现在正带兵和云贵的土司交战,可蓝玉却什么都做不了,这让蓝玉心情非常郁闷。

    蓝玉也是个硬骨头,他明明知道只是向朱楷道歉,然后找朱标求情,就可以重新统帅兵马,但他就是不愿意低头,所以洪武六年,基本上没听到过蓝玉的名字。

    随着朱元璋来到宴席上,晚宴正式开始,大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,反倒是蓝玉和常茂,只能低下头喝闷酒。

    朱元璋就好像没看到蓝玉似得,和朱标、朱楷以及徐达、冯胜、李文忠、李贞等人,喝酒喝得很开心,一杯接一杯下去,很快把晚宴的气氛逮到了高潮。

    朱棣端着酒水坐到朱楷身边,贱兮兮的对朱楷道:“二哥,你看看蓝大小姐和常茂,咱们要不要去逗逗他们?”

    “去呗。”

    朱楷眯着眼睛,打量着蓝玉。

    蓝玉也发现朱楷,两人目光对视后,蓝玉冷哼一声,把脑袋拧到一边。

    他现在最讨厌的就是朱楷!

    看到蓝玉的样子,朱楷也懒得去找他:“要去你去,我在这给你加油助威,五弟你加油!”

    “……算了吧。”

    朱楷不去,朱棣立刻就怂了:“大过年的,何必给自己找不自在,过了年再收拾蓝大小姐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皇宫内,觥筹交错,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而在应天府的牢房中,却显得非常静谧。

    周衡被关在牢房,连过年都没让他回家,这些牢役被孟端专门叮嘱过,让他们不要为难周衡,牢役自然会听从命令,大年三十的晚上,周衡的牢房不仅被收拾的干干净净,连被褥都是全新的,火盆摆在牢房里,六菜一汤和酒水都给周衡准备齐。

    可是,周衡哪里吃的下去?他现在还在忧国忧民中。

    周衡甚至都在想,等过完年,哪怕拼着这条命不要,也要向朱元璋上奏死谏,让他居安思危,不要让大明二世而亡。

    尤其是朱楷,他才是大明的祸根,周衡脑海中甚至浮现出胡亥、杨广的身影,认为朱楷不除,他就会像胡亥、杨广一样,祸国殃民,导致大明分崩离析。

    就在周衡准备以死卫道的时候,孟端来到了牢房内,牢役、狱卒上前拜见,孟端却摆摆手,示意他们把周衡的牢房打开。

    周衡见到孟端,很是鄙夷,连说话都不想和他说,很硬气的把头扭到一边。

    孟端也不在意,他做过的事很多,也见过非常大的世面,连蒙元的王公大臣都被他耍的团团转,他又岂会在乎眼前的周衡?

    呵呵,一个书呆子、愣头青而已。

    孟端没在乎,他坐在椅子上,一遍倒酒一边说道:“在牢房里过年,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,哪怕当年和蒙元人虚以为蛇时,我也是座上宾,周大人,你说呢?”

    孟端的故事非常传奇,周衡哪怕对孟端不了解,但他的故事很让人崇拜。

    从一个坑了蒙元王公贵族的骗子,成为大明的正三品大员,纵观历史也只有孟端一人而已。

    周衡虽然不想和孟端说话,此时也由衷的对孟端表达敬佩:“孟大人曾经很了不起。”

    “曾经?哈哈……周贤弟还是如此执拗!”

    孟端大笑起来,对周衡说道:“难道现在的我,只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?”

    周衡没有说话,显然是认同了孟端的观点,孟端继续追问周衡:“周贤弟,你是普通人,我也是,当年考上功名,还想着能够光祖耀祖,让百姓过上好日子,却没想到遇到了蒙元……我没有办法,不得不选择欺骗,你可知我为什么要欺骗蒙元人?”

    这……周衡不知道。

    孟端也从来没有说过。

    而现在,孟端想把缘由告诉周衡:“因为他们要杀我的乡亲,当年蒙元被陛下带着常遇春将、徐达元帅一路向北,打的蒙元节节败退,在豫南的蒙元王公贵族,为了不被他们的皇帝呵斥,所以想杀百姓,把他们当成明军去冒功领赏!我为了保护乡亲,才不得不出此下策。”

    别人是无可奈何,孟端又岂能不是呢?

    孟端陷入回忆中:“当年每一步,都是十死无生,如果不是陛下带着明军到达豫南,恐怕我的骗子身份,也要被揭穿,还好……我保住了乡亲,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。”

    那时,孟端是没想过自己可以活的。

    可最后却活了下来,而且被朱元璋看重,一步步成为了应天府府尹。

    “我真幸运,在人生看不到希望的时候,遇到了陛下。”

    孟端对未来充满希望,也让他在说话的时候,充满了激情道:“后来,我遇到了二皇子殿下,我知道大明的百姓,是最幸福的百姓。”

    朱楷?

    周衡不信,甚至认为孟端这么做,就是出于本能的在拍马屁。

    都这个时候了,拍马屁又有什么用呢?

    人家高高在上的二皇子在皇宫里过年,你在牢房里,他能知道你说得是什么吗?

    周衡对孟端的做法嗤之以鼻,觉得孟端这么做,完全就是无用功。

    “周贤弟认为我这么做,是为了攀上二皇子的高枝,好再上一层是么?呵呵……我本身就是降臣,而且行为卑劣,怎么可能再进一步?”

    孟端摇头,笑的很开心,周衡还是一如既往的固执,但正是因为他的固执,让孟端觉得,自己来牢房,是多么的有价值:“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拍马屁,我又何至拍二皇子的呢?”

    周衡还是不懂啊!

    喝了杯中酒,孟端给自己再次斟满,这才说道:“周贤弟,你成为应天府府丞,又是为了什么呢?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?这大概是你的向往吧?”

    孟端引用的这四句话,是北宋年间张载的《横渠四句》,这四句话成为很多学子的座右铭,周衡自然也不例外,他最想做的,也是其中的‘为生民立命’这五个字。

    他想这么做,而且他认为自己坚持的,也正是这么做的。

    孟端知道周衡的野心,他也愿意给周衡提供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,但这些日子里,周衡的行事作为,让孟端看到周衡野心的另一面。

    不是说周衡不行,而是他很幼稚,当他一次次的惩治纨绔,被百姓冠上‘青天大老爷’的标签后,周衡的心态发生了变化,他囿于‘青天大老爷’的虚名,忘记了初衷。

    “贤弟,对付权贵,并不是对百姓好,你得到百姓的赞赏,也不一定可以得到百姓的认同,他们喊你青天大老爷,也不过是因为你不为强权,为百姓出头,得到了百姓的认同,也仅此而已了。”

    孟端把周衡的伪装面具戳破,周衡自然不认同,他认为孟端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:“呵呵,既然孟大人认为我做的不过如此,那你担任应天府府尹的这些年,为百姓做了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我做的事,和二皇子做的是一样的,不过二皇子有皇子的身份,又有陛下对他的宠溺,所以他在做一些事的时候,更加直接。”

    孟端对周衡道,“贤弟,什么是为民?为民不是去对抗强权,你作为府丞,为的也是百姓,而是要让强权的权力,转移到百姓身上,当年三皇子和四皇子,以及韩国公家的李祺公子,才是我应天府真正的恶人,他们做事不计后果,对百姓动辄打骂,甚至有百姓惹怒了他们,他们身边的狗腿子要把人闹到家破人亡才罢休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,难道二皇子不是这么做的吗?他是应天府第一大恶人,难道这也有假?”

    “百姓不知道楷爷就是二皇子,他们只知道守护他们的人叫‘楷爷’。”

    孟端依旧对朱楷非常推崇,认为朱楷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人:“至于你说的什么应天府第一大恶人,百姓们也只是听到传言,而没有见过。”

    周衡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似得:“难道,还有人在给他泼脏水不成?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不是呢?”

    孟端摇摇头,继续对周衡道:“二皇子上街游玩,对百姓影响很大,三皇子和四皇子再不敢欺负百姓,相反……他们开始接济百姓,南城外的粥棚,就是三皇子和四皇子搭建起来的,李公子和二皇子是对头,但也是畏惧二皇子的权势,不敢轻易在城中露面,即便出行,他们也不敢欺负百姓,和二皇子在一起的人,他们时时刻刻盯着李公子,只要他做了过分的事,和二皇子关系比较好的纨绔,就会冲出去打李公子。”

    “二皇子做的更好,在城中,有二十三条街的百姓在他的照顾下,不仅解决了自家人的生存问题,还让百姓们有闲钱,在逢年过节的时候,让孩子有新衣服,过年有肉吃,城外的庄子里,二皇子把他的田分给百姓去种,每亩只需要交一斗的租子,比陛下规定的十税三都要低,城外农田的水渠、城内街道的修缮,百姓们房子的改造……这些都是二皇子在做,他给每一个给他干活的百姓都发工钱,这些难道不够吗?”

    桩桩件件的事实摆出来,让周衡变得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周衡不认为孟端说这些话是为了欺骗他,他一个被关进大牢的应天府府丞,已经没有未来可言,孟端没有必要在大年三十的夜里来牢房给他灌迷魂汤。

    但是……这些事实,让周衡不相信。

    二十三条街的百姓,城外庄子的低廉税收……周衡不愿承认自己心中的理想坍塌,不想承认自己做的是假的:“他、他这么做,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自己的利益,能让百姓们过的更好,又有什么不好呢?”

    孟端又抛出一个观点,“如果整个应天府的纨绔都像二皇子一样,为了自己的利益让百姓也能得到利益,我又有什么理由去针对他们呢?”

    “对,他们是违反了大明律法,可大明是怎么来的?大明的律法又是谁制定的?他们惹是生非,但他们又可曾欺压百姓?”

    一席话,直接把周衡的三观轰碎。

    他想反驳孟端,却不知道如何反驳。

    就像明知道这件事是错的,自己却拿不出正确的道理一样。

    事实不应该如此啊!

    孟端提出的论断,放在五百年后的世界,的确是悖论,因为那个时代,是法治的时代,人人都在法律的监督之内;但在大明不一样,大明是人治,律法是人制定的,而且有一部分人是管不住的,比如朱元璋、朱楷、朱标,还有一些王公贵族,他们不受大明律的约束。

    唯一规范这些人行为的,是道德。

    “难道、难道那二皇子就没有一点错吗?”

    如果挑不出朱楷的一点错误,周衡整个人都不舒服,他就会耿直的认为,孟端是在拍马屁。

    有吗?

    “有!”

    孟端回答的很坚定,叹了一口气道:“二皇子就是太低调了,如果让天下人都知道二皇子的行为,那么天下的百姓,会更早的过上好日子吧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算什么错?

    周衡无语,如果说胡惟庸是朱楷座下第一忠犬,那孟端就是朱楷座下第一‘楷吹’,把朱楷形容成今古完人。

    “贤弟,你是有才学的人,而且还年轻,比我更有前程,但你不要忘记,你为官是为了让百姓过的更好,让百姓不受欺负,纨绔子弟不尊律法,自然会有人收拾他们,我们应当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,而不是仅仅为了一句‘青天大老爷’的虚名。”

    这是孟端的肺腑之言,周衡能感受到他话语的诚意。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2533/2533196/11110968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